来源:本站
2022-08-03 15:35:19
县政协委员 朱 进
项目资产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做好运营管护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县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有效地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一、主要问题
一是后续管理机制不健全。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村没有健全资产登记、运营、管护机制,项目资金投入后形成的资产经营方式多样、随意性大,部分项目资产由集体经营、村干部管理甚至是无人管护,工作责任不明确,导致项目资产运行效率不高、资产损失、流失。
二是项目后续管护投入不足。村级特别是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同时“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在后续管理经费来源不足的情况下,乡镇、村在项目资产管理上投入明显不足,项目资产效益难以长期保障。
三是产业类项目增收乏力、市场风险大。产业类项目更多地停留在传统农业种植养殖,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较少,同时受自然、市场、病虫疫害三重风险制约,使得我县部分产业类项目效益偏低且市场风险大。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切实落实管护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管护标准、工作方案。建立“村有、村用、村管”的管护责任体系。积极创新运营管护模式,如管护难度较大的村级公路,可以由乡镇和县主管部门落实专项资金,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
二是适当支持管护投入。项目资产后续管护经费投入以项目建设单位为主,在充分保障项目效益分配的前提下,将部分项目收益作为项目管护经费,同时县级可合理提取并分配项目管理费或者通过财政资金保障。
三是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把建立运行管护机制作为前置要求,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建成后的管护运行,探索保证自我运行、可持续运转的方式方法,建立县级、乡镇、村级和第三方管护互为补充的长效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