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5月8日

第二十九期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来源:本站

2024-05-07 10:50:03

河塌乡政协工作联络组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提高耕地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实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改良土壤、建设灌溉与排水设施、修建田间道路等,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然而,现实情况下获得的资金很有限。以河塌乡斗山河村为例,2023年开始实施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657万元,粗看资金投入不少,但摊到每亩整治资金仅为2200元,资金投入过于分散且标准偏低。导致项目完工后,部分区域依然没有改变田块“零散碎”的问题,甚至项目区内仍有撂荒现象,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离高标准农田高标、高产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二、前期实地勘察论证不精准、不充分。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田间工程规模大,建设内容繁杂,地域分散,需要设计单位在项目实施前要进行足够的调查和认证,但有时设计单位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与村委会、群众交流不够,没有因地制宜,给后期施工带来诸多阻力。(一)沟渠方面:一是设计标准不高。U型槽不是现场现浇,采购片状拼装,导致两边缝隙渗水严重,若干年后基本报废;二是设计不合理。有的沟渠上游有设计,下游排涝水流量增大反而没有设计,部分主排灌沟项目实施后沟渠、涵管配套不合理,排涝不畅,部分区域主沟无设计,小沟大设计,造成盲目设计,浪费资金。(二)机耕道路方面:没有成片规划,形成断头路,给耕种收割造成不便,非平整区域生产道路工程无路基设计,取土难、质量不高;部分垅田沟渠工程,有沟,没路,造成排灌不畅,施工难。(三)塘堰方面:大多仅设计一个放水涵,一个进水涵,塘坝整修不加固。实际丘陵地区塘堰历史水系有牙口(排洪道,超过警戒水位时能自动泄洪)、高滢(一般灌溉塝田)、低滢(一般灌溉垅田),设计一个放水涵还破坏了原有的水系,留下诸多隐患和矛盾;设计进水涵基本上是摆设,丘陵地区的塘堰下雨基本上是三面来水下塘,无法从一个进水涵进水。(四)“小田并大田”试点区域方面:为使土地集中连片,设计单位仅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实施“小田并大田”,实际那些地方并不需要花费多大工程便可机械化耕作,相反那些条件较差的地方反而更需要田块规整化,同时由于实地勘察论证不精准、不充分,没有考虑到因平整造成区域水系落差变动的实际情况,导致沟比田低,只能排涝,无法灌溉,给以后机械化耕作带来很多隐患。

  三、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确实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也造成如今田地的零星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因要打破原本田地零星化的局面,使田地规整化,要重新修建灌水排水设施,对田地进行重新布局和规划,设计田间小道,这势必会改变原来的耕地现状,因而相应的耕地承包经营权要得到相应的调整,因此这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加之部分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认识不足,所以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为此特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资金投入要加大。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公益性彩票资金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部门和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在高标区域全面推动“小田并大田”。根据项目区现状因地制宜设计、预算,不搞一刀切,山区、丘陵地区加大项目资金整合配套力度,项目实施区,撂荒、抛荒基础设施较差的田全部实施“小田并大田”,高标准、高起点,实施一个,提升改善一个,真正达到高标、高产。

  二、项目认证要充分。项目前期调查一定不能走过场,决不能搞办公室设计,要用足够的时间下沉到村组、田间地头,首先暴露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地理位置,历史水系,合理规划设计。设计图稿定搞前要到村组论证,真正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科学开发。

  三、项目区建设要早谋划。当年确定的项目实施区域,在稻子收割前要完成设计,论证、财评、招标程序,9-10月要全面开工,下半年天气大多晴好,给工程保障足够的施工时间。同时可以规避油菜、小麦等秋季作物刚种下去就要毁坏的矛盾。

  四、工作机制要完善。乡镇村要解决好土地流转等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好宣传工作,打消群众顾虑,让项目建设得到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农业主管部门和国土部门要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让乡镇、村,从项目申请谋划、宣传发动、保障施工环境、到项目监督管理等涉及政策和法律方面不盲目,在做群众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