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5月21日

第三十一期 关于开通“进村助农公交车”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河塌乡政协工作联络组

  【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县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出行成本高、物流不畅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流通、村民就业就医,以及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开通“进村助农公交车”,不仅能改善民生,还可激活乡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优先选择“特色产业突出、交通短板明显”的乡镇开展试点,如山区果蔬产区、丘陵旅游村落等,形成可复制的“一村一策”模式,逐步向全县推广。

  科学规划线路。采取“主干线+微循环”科学规划线路,以乡镇为中心,辐射周边行政村,设置主干线路;针对偏远自然村,开通“微公交”接轨。

  坚持产业导向。串联农业产业园、冷链仓储、旅游景点及电商服务站,打造“产运销一体化”线路。

  实行弹性班次。工作日早晚高峰加密班次(如接送学生、务工),节假日增加旅游专线,农忙期开设“采摘直通车”。

  多元化运营模式。通过政企合作,由政府主导线路规划,引入公交企业或社会资本运营。另外车辆内配置可折叠座椅和货运区,早班车运送农产品进城,返程配送农资日用品,降低空驶率。

  落细惠民便民措施。制定阶梯票价,如:基础票价2元封顶,60岁以上老人、学生免费,农产品运输按重量享补贴价。开发“助农公交”小程序,实时查询车辆位置、预约货运、发布农产品信息,对接电商平台。

  “政策+基金”保“助农公交”运行。将“助农公交”纳入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简化审批流程,对新能源车辆给予购车补贴、充电桩建设支持;设立“助农公交基金”,整合涉农资金、社会捐赠及碳交易收益,确保可持续运营。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村民议事会参与线路优化,每季度公示运营数据及补贴明细。同时,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季度对“助农公交”运行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服务满意度、农产品流通效率等指标,并将考核结果同“助农公交”负责人年终绩效挂钩。

  “进村助农公交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乡融合的纽带。通过创新运营机制与数字化赋能,可将其打造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切实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