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5月8日

全社会都来关心文南词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来源:

2013-06-03 23:32:21

 

县政协常委、文化局    洪   云


    去年,经我县申报,文南词被列入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我作为参与申报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感到:利用和发挥文南词这一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扩大宿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一、文南词与我县的历史渊源
    文南词原名文词腔、文曲戏,与黄梅戏同出一源,是根植于宿松及周边地区的民间戏曲艺术形式,生成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三百多种剧种之一,被《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收录。文南词的名称是取其主要声腔〔文词〕、〔南词〕的首字组成。最初表演形式是一人手持渔鼓,沿街卖唱,击节而歌。清末进入我县,先与我县灯会歌舞、民间音乐相结合,后由田头地角、街头巷尾的卖唱、坐唱形式发展为地方戏曲。1850年前后,我县出现了灯歌、灯舞,后来演变成灯戏,灯戏是文南词戏曲的最初雏型。“翁操四胡桂树下,妹弄渔鼓唱‘四嫁’。妇孺迷恋文南词,日落西山不归家”。我县清末秀才谢敬仁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的民众对文南词的喜爱情景。
    中国成立之后,文南词有过辉煌的历史。1957年,《抛球舞》进京参加了全国民间舞蹈会演,获优秀剧目奖,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首长接见了演员。1983年省文化厅对这一节目实行抢救性的录相保留。文南词传统剧目《大审玉堂春》、《苏文表借衣》参加安庆会演,获得奖励和好评。1980年至1989年,文南词《秋江》、《窦娥冤》等,制成唱片和磁带,向国内外发行。还有一批剧目被《安徽民歌集锦》收录。1987年,以文南词曲调为基本唱腔的清装戏《布衣青天》,拍成舞台艺术片,在五省市播映,参加省首届艺术节,荣获5项大奖,后又获田汉戏剧三等奖。2005年,文南词《服务三农真情多》参加省第三届曲艺节,获银奖。去年,《妇孺迷恋文南词》参加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受到专家组及观众的好评,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直播。
    二、文南词目前的生存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去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文南词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再次重新启动,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当前文南词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
    流行区域萎缩,戏曲群体减少。农村人员大量流出,民间灯会组织困难,文南词缺少过去的生存氛围和空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民俗活动出现了异变,文南词被现代的艺术形式所取代,文南词的欣赏群体中,难见中青年人的身影。
    人才老化,青黄不接,面临断代危险。没有专门的文南词艺术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没有专业艺术团体从事文南词的舞台艺术,专业黄梅戏团体没有排演传统的文南词剧目,民间班社减少,能演出文南词小戏的民间戏班所剩无几,且都是松散型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年轻人向民间老艺人拜师学艺。事隔近半个世纪了,在世的文南词老艺人不足20人。
    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和经费投入。文南词的许多传统剧目已经失传,存续的剧目只有少数被整理、编印出来,相当一部分或存放在老艺人的箱子里被虫蛀,或存于老艺人的记忆中,或流散在外,未能征集或收购,进行妥善保护。收集、整理的一部分珍贵史料,尤其是音乐、音像、图片部分,未经现代科技手段存储。
    对此,一些专家和有识之士已多次发出呼吁,部分媒体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如“中安在线”记者发表文章认为文南词日渐式微,命悬一线”。新华社记者也认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文南词命运堪忧”。                
    三、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挖掘、抢救文南词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按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完善文本,进一步抢救、搜集、整理珍贵史料,编制《宿松县文南词资料》,重新制作申报专题片。     第二点建议:以弘扬文南词艺术为目标,建立专、兼结合的艺术表演团体,扩充传播的载体和平台,努力扩大文南词在全国的影响。建立文南词演艺中心、成立专业的演出队伍。2、专设文南词艺研组,主攻一批文南词的艺研课题。3、添置现代科技设备、建立文南词档案室,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既是申报标准的要求,也是文南词戏曲艺术存续下去的物质基础。     第三点建议:以演出为载体,逐步复苏文南词,恢复老剧目,创作新剧目,抓好文南词精品剧目的创作。应该立足全国的艺术大舞台,可以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和媒体,邀请艺术明星参加文南词的表演。抓好小戏与大戏、传统戏与现代戏的结合,请出老艺人、回聘退休专业人才,创作几台有质量、能打出去叫得响的文南词大戏。
第四点建议:以人才为根本,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要广开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发挥老艺人传帮带的作用,培训青年演员,发挥乡、镇、村业余演出团体的作用,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扶持,组织乡镇文南词戏曲展演活动,进行评比表彰。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保护政策,说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正面临着危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绵长。文南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陕西人吼一嗓子是“秦调”,东北人扭起来成了“二人转”,我特别希望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伸出有力的大手,为制作文南词这张宿松的“名片”添上精彩的一笔!